


潘基文 —— 联合国前秘书长
2021牛津中国论坛 首席嘉宾

牛津中国论坛一直致力于将国际社会各界的知名人物汇聚在牛津,与他们一起进行对于现代中国和世界的深刻讨论
牛津大学校长 —— 路易斯·理查德森
我们的愿景:
打造一个增进中国与世界交流的国际性平台。邀请建树卓著的中外政治家、企业家、媒体、行业人士以及学生学者汇聚一堂,展开平等的对话,交流分享关于中国的思考和探索,为大众理解、看待中国提供新鲜视角。
我们的使命:
用思想的碰撞缔结人与人的感情枢纽。我们相信多元平等的交流分享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通过发起和支持跨国界、跨年龄、跨领域关于中国的讨论,从而加强建设与理解,消除困惑和偏见。
历史介绍:
牛津中国论坛(OCF)成立于 2013 年,是全英规模最大,最为严谨学术的中国论坛之一。除了一年一度的主题论坛峰会外,OCF 已发展出包括
讲座、电影放映、报刊、访问等线下定期活动和线上交流平台。作为海外最具影响力的中国论坛之一, OCF 致力于汇集中国话题的领域行家,与来自英国各地的中外学生们,共同对变化中的中国进行深度的讨论。
2018 和 2019 届的论坛由凤凰网全球直播,累计观看人数逾 200
万人次。在往届论坛中我们曾有幸邀请到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驻中国前大使韩魁发爵士、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作家严歌苓、艺术家徐冰、艺术家金星、导演文牧野、大疆创新科技集团董事长李泽湘等在内的超过
80 名嘉宾。
2021年,牛津中国论坛以“今日青年,明日世界”为主题,将目光聚焦于我们所属的年轻一代,以多元视角刻画中国青年的真实形象。2022年,我们将更进一步,超越对青年群体问题的关注,探讨我们应当如何以自身作为桥梁去跨越无处不在的界限。
定义界限原本是为了辅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可是不同学科、行业、国家乃至亲族世代间的层层壁垒限制了我们对彼此的感知,也束缚了我们对未来的想象。今日青年的挑战与机遇正在于化多元性为新凝聚力,去构建学科之间的通道,去开启代际之间的交流,去消弭国家之间的猜疑,甚至去触碰虚拟和现实的边界。世界本无界,愿我们不再被界限所定义,让我们的思想凭借无界的勇气去超越界限的平面,以“跨界”的态度创造无尽的可能。
突破思维边界:
跨学科的挑战与未来
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
推动新时代全球关系
重新认识乡村:
寻找乡村与城市关系新可能
自述迁移与归属:
探索海外华人华侨的历史故事
岁月交响曲:
老龄化浪潮下的青年与老年
科幻与科技:
科学、伦理与文学的对话
从神话传说到元宇宙:
虚拟偶像进化论
如何“拥有”艺术?
新媒体时代下艺术的创造、复制与衍生
潘基文为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于2007年1月1日就职,2012年1月1日开始第二个任期,2016年12月31日卸任。 在任期间,潘基文秘书长的优先事项是动员世界各国领导人应对众多新的全球挑战,包括气候变化、经济动荡、流行病及不断增大的与粮食、能源和水有关的压力等。他致力于成为铺路搭桥者,让世界上最贫穷和最脆弱的民众发出声音,同时也努力加强联合国本身,提高联合国的工作透明度和效率。
凯文·迈克尔·拉德(英语: Kevin Michael Rudd;1957年9月21日-),中文译名陆克文,澳大利亚工党籍政治家和外交官,出生于昆士兰州楠伯,毕业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主修中国历史及文学。从政期间,曾任澳大利亚工党领袖、澳大利亚外交部长等要职,并在2007~10年与2013年两度出任澳大利亚总理。 在政治生涯早期,陆克文曾在澳大利亚外交部及昆士兰州议会、政府等部门和昆士兰大学工作。1998年10月,他当选为澳大利亚联邦国会议员,并进入影子内阁。2006年,获选为工党领袖。2007年11月,在当年的联邦大选中带领工党取得胜利,成为澳大利亚第26任总理。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陆克文政府表现出色,采取的应对措施使澳大利亚经济没有受到大范围影响并避免了衰退,是世界发达经济体中唯一做到此点的国家。陆克文因而获选当年的《时代》百大人物。 陆克文年轻时即在母亲影响下接触中华文化及历史并对此表现出兴趣,后来更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修读中国历史及中国文学,且曾在北京、台湾等地工作留学,因此具有较高程度的汉语水平。他能用非常流利且标准的中文普通话演讲,并与中国领导人和记者无障碍交流,还可以顺畅背诵《三字经》等汉语作品,这在母语属于不同语系的西方国家领导人中极为罕见。离开政坛后,陆克文主要从事中国及亚洲方面的研究及交流工作。
文牧野,硕士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本科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广播电视编导系。他的反映中国穆斯林青年生活状态的短片《斗争》获得第七届FIRST青年电影展大学生电影竞赛单元评委会大奖,以冥婚为题材的短片《安魂曲》曾获得第12届亚洲国际短片电影节国际短片大奖、第12届全球华语大学生影视奖最佳剧情片和最佳创意奖及海内外各大奖项多次提名。 2018年,他以药品走私为题材拍摄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一举成名,凭借电影获得第55届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及最佳原著剧本。电影有趣而感人,获得海内外观众的广泛认同,也让“假药”这一复杂的社会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中国著名夭使投资人,担任中国天使会主席等职务。在创办真格基金之前,他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的联合创始人,与俞敏洪、王强并称为新东方“三驾马车”。2006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选为“中国魅力50人”之一,2004年入选福布斯杂志“中国名人榜Top 100”,2016年入选美国福布斯杂志“全球最佳创投人”榜单(Midas List)
刘子豪博士,现任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云生态业务负责人,在聚焦对外技术服务能力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对云生态整体战略布局,构建起京东云超级生态圈。 刘博士拥有坚实的技术背景,在美国南加州大学维特比工程学院获得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后,加入IBM,先后担任纽约IBM T.J Watson研究中心研究员与 IBM 新兴国家区总部(Growth Market Unit HQ)大数据与移动业务研究负责人兼首席架构师,带领技术团队为 IBM 研发做出卓越贡献,期间获得九项国际专利,并于 2010 年、2011年连续两年荣获 IBM 发明成就奖。 2014 年,刘博士加入京东集团,任职京东智能副总裁、智能生态总经理等职务,将顶尖技术思维融入商业模式的创新中。从传统智能到云端生态,刘博士带领团队高效地串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科技,将京东云的数字和技术能力整合并赋能传统产业,成功开辟了 EdTech(智能教育)、MedTech(智能医疗健康)、MarTech(智能营销)、AIoT(智能物联网)等京东云生态战略的新路径。 刘子豪将云的价值应用到各行各业,实现了对传统行业的数字转型和数字解决方案升级,变革了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并以此搭建起了京东云生态的超级“朋友圈”。在他看来,生态有很多种,作为一家云计算厂商,京东云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生态,与客户不只是浅层次的商业合作,更多是全方位、深度的生态赋能。 对于中国正在经历的数字化转型,刘博士有着自己的观点: 数字化不是百米冲刺,它是一万公里的超级马拉松,目前只是起跑阶段,可能才跑了短短的 50 米。以现在的云的能力作为基准线,数字化转型至少要经历 10000 倍以上的增长,才能说刚刚完成基本上的转型。 2018 年 10 月,刘博士通过开辟新的商业模式及对原有商业模式的改革优化,实现京东云生态业务的大幅增长和市场迅速扩张,被《哈佛商业评论》和腾讯营销学院评为“商业模式创新人物”,荣登 2018 “中国新增长创新 30 人”榜单。
Professor Rana Mitter is a British historian and political scientist of Indian origin who specializes in the history of republican China. He is Professor of the History and Politics of Modern China at the Department of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t Oxford University, Deutsche Bank Director of the Dickson Poon China Centre, and a Fellow and Vice-Master of St Cross College. His 2013 book China's War with Japan, 1937-1945: The Struggle for Survival (titled Forgotten Ally: China's War with Japan, 1937-45 for publication in the US), about the Second Sino-Japanese War, was well received by critics.
1971年出生,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现任中共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书记、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历任中共杭州市委外宣办(杭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主任,杭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网信办主任,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华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000156)党委书记、董事长。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任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2019年10月起任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2020年5月起兼任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601595)董事长。 同时担任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等职。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兼CEO。1970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1994年与兄长王中军一同创立华谊兄弟;1998年开始执掌华谊兄弟影视业务,带领华谊兄弟先后推出了百余部深受观众喜爱的优秀电影作品,主出品影片总票房超过二百亿元,多次包揽华语电影票房冠军,成为华语电影第一品牌,也成为业界公认的华语电影“金牌制片人”。2016年,将主要精力移至集团整体运营,开始全面掌管集团主要业务板块的发展和联动。 王中磊同时担任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副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青年电影工作者委员会副会长,横店影视产业协会会长。
金星(1967年8月13日-),出生于沈阳,朝鲜族,中国现代舞创始者,中国大陆舞蹈家、脱口秀主持人,现代舞演员,跨性别女艺人。上海金星现代舞团的团长。她是中国艺术成就和国际声誉最高的舞蹈家之一。1985年,获得首届被誉为“中国舞蹈界奥斯卡”的桃李杯少年组第一名,独创男子足尖舞。1986年,获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最佳优秀演员奖。1991年,她的作品《半梦》荣获美国舞蹈节最佳编舞奖。2006年,被授予英国普利茅斯大学达廷敦艺术学院荣誉艺术博士称号。2012年,被法国文化部授予艺术与文学勋章,并获得骑士勋位。2014年,荣获苏格兰皇家音乐学院颁发的荣誉舞蹈艺术博士学位。 1978年加入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1984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1995年接受变性手术。2011年担任《舞林大会》评委。2012年主持个人脱口秀节目《金星撞火星》。2014年在《舞林争霸》中担任导师。2015年1月,主持个人脱口秀节目《金星秀》。2015年3月,在《超级演说家》担任导师。2016年4月,参与录制《极速前进第三季》。
徐冰(1955年-),中国当代艺术家,现居北京、纽约,1977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1981年毕业留校任教,1987年获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1990年接受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邀请,做为荣誉艺术家移居美国。现为独立艺术家,生活工作于纽约。曾在美国华盛顿沙可乐国家美术馆、纽约新美术馆、布朗士美术馆、西班牙米罗基金会美术馆、捷克国家博物馆等重要艺术机构举办个人艺术展。曾被邀请参加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芬兰、意大利、德国、韩国等国的重要联展。 师从詹建俊、罗尔纯和古元等名家,其为人所知的大部分作品皆与文字有关,如使用全新创造的“汉字”写成的“析世鉴”(又称“天书”);又如以汉字思维书写英文单词的方式“英文方块字”。1997年因其在书法和版画方面的成就获得了麦克阿瑟奖,入选"影响中国”2017年度人物年度文化人物榜单。
中国第四代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曾任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中国影协理事,柏林国际电影节和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评审团成员。代表作品包括《湘女萧萧》、《本命年》、《香魂女》、《黑骏马》和《益西卓玛》等,曾获第4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第19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等奖项。现任FIRST青年电影展名誉主席。
1979年,年仅17岁,就读于中南矿治学院(现中南工业大学)的李泽湘获选公派赴美留学。1983年,李泽湘作为优秀毕业生获卡内基-梅隆大学电机工程及经济学双学士学位,后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继续深造,分别于1986年和1989年拿到电机工程与计算机硕士和博士学位。 1992年,李泽湘正式加盟香港科技大学,创办数控研究实验室及自动化技术中心并担任主任。渴望成立企业,将自己的人工智能研究成果转化成商品的他,于1999年创立了固高科技有限公司。今天,固高已是中国最有影响的运动控制公司,在珠三角建立了从设备制造、系统集成到终端产品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占有国内市场50%的份额,产品销往全世界。 作为老师,李泽湘激励了一代年轻人。他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006年,他的学生汪滔从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毕业后,在导师的帮助下,共同创立了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经过数年的发展于探索,大疆创新逐渐在国内外建立口碑,成为世界无人机市场的主导者。 2018年,李泽湘首次向学校申请了两年的停薪留职,在松山湖地区建造了被称作“机器人梦工厂”的平台,致力于高端装备的研发。他也同时担任多家孵化公司的董事长,为许多年轻的初创企业提供支持。李泽湘的创新梦仍在延续。
出生于江西南昌,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中国内地男导演。他凭执导个人首部电视剧《下海的日子》开始导演生涯,后执导了《笑傲苍穹》《历史的天空》《幸福像花儿一样》《新上海滩》《楚汉传奇》等影视作品,获得过第4届澳门国际电视节最佳导演奖、第20届全军电视剧金星奖电视剧创作突出贡献奖等奖项。
李大海,现任知乎合伙人、CTO,也是知乎「智能社区」战略的技术掌舵人。 李大海于 2015 年以合伙人身份加入知识内容分享平台知乎,先后负责知乎广告技术团队、数据、算法业务。 自 2016 年开始,李大海带领知乎构建由 AI 驱动的「智能社区」,将知识生产迭代、消费连接、氛围治理等各个环节变得更智能,让每个人都能高效获得可信赖的解答。 在此之前,李大海于 2006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硕士),毕业后加入 Google 中国任软件工程师。作为谷歌中国早期员工,李大海是李开复 “ 50 个关门弟子” 之一,先后参与 Google 核心技术索引小组、云计算国内推广、音乐小组、输入法和 Linux 产品等业务。 毕业后四年,李大海跟随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兼全球工程技术总监刘骏离巢创办社会化搜索引擎公司云云网,负责微博搜索、社交搜索、搜索架构和基础架构等工作。在云云网被新浪收购之后,李大海加入豌豆荚,出任应用内搜索技术负责人。在李大海的推动下,豌豆荚的应用内搜索引擎完成了整个中文互联网的内容索引覆盖,攻克了豌豆荚从应用分发渠道向应用内容搜索引擎转型的技术难题。 2015 年,在出任知乎 CTO 之后,李大海统筹负责包括大数据团队、内容流通、AI 新业务拓展等在内的知乎整体技术业务。在李大海的带动下,知乎技术实力和 AI 算法应用水平取得长足进步,为知识内容领域的推荐和语义识别技术应用提供行业借鉴。
Marco Lambertini 是WWF总部第五任总干事。作为全球卓越的保护机构的领头人,他和国家政要、企业高管以及社会团体一同齐心协力,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努力。 早年在家乡意大利,Marco Lambertini就作为青年志愿者参加WWF活动。2014年4月, Marco Lambertini就任WWF总部总干事一职,开始领导这家具有超过半个世纪的保护经验、拥有五百万支持者和一千四百万社交媒体追随者并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开展工作的保护机构。 拥有25余年全球保护领导经验,Marco Lambertini代表WWF就诸多环境议题采取行动。他曾受邀在首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发言,现任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同时还是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唯一的WWF代表。他主持领导WWF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也为世界各地WWF的保护项目指明方向。 在加入WWF之前,Marco Lambertini 曾领导过全球最大的保护团体联盟。在担任国际鸟盟 (Birdlife International) 首席执行官期间,他在印度尼西亚参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热带雨林恢复地区。他还协助建立了欧洲最大的海洋保护区域,并利用个人影响力帮助改变其家乡意大利对于自然保护和野生动物保护的观念。
许知远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微电子专业。分别在英国剑桥大学以及美国伯克利大学担任访问学者。作为一位多产的作家,他已经在大陆、香港、台湾出版了近20本作品,作品被翻译成英、法、韩等多种版本。 许知远曾参与创办出版多种报刊杂志,包括《经济观察报》、《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东方历史评论》、《单读》等。他参与主创并担任主持人的深度思想访谈纪录片《十三邀》,激起社会广泛回响,缔造现象级的影响力。
南派三叔,本名徐磊,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编剧、制片人。代表作《盗墓笔记》系列堪称近年来中国冒险悬疑小说界的经典作品,总销售量超1000万册。南派三叔用具有神秘色彩的故事情节和引人入胜的场景描述构造了一个属于《盗墓笔记》的奇幻宇宙,让众多书迷在该系列的小说中获得全新的阅读体验。他不断创新,拓展写作的类型和内容,写作发行了《怒江之战》《大漠苍狼》等小说,同时有小说《千面》《世界》等在不断更新创作中。2019年,南派三叔获得了茅盾文学新人奖·网络文学新人奖。 2014年南派三叔成立了南派娱乐公司,开始启动文学作品泛娱乐开发的大计划,2015年, "盗墓笔记大计划"市场估值超过200亿。同年改编的网剧《盗墓笔记》首播便有破亿的点击量,开启中国网络视频的付费模式,2016年《盗墓笔记》电影破十亿,网剧《盗墓笔记前传之老九门》观看量破百亿。2018年的《盗墓笔记少年篇之沙海》和2020年的《盗墓笔记重启之极海听雷》更是热度和口碑齐收。南派三叔作为炽手可热的IP缔造者,是中国文学领域里具有开创性贡献的标志性人物之一。
1965年,到成都学习舞蹈。1971年,到西藏当兵。1978年,发表童话诗《量角器与扑克牌的对话》。1979年,完成小说《七个战士和一个零》。1980年,发表电影文学剧本《心弦》。1984年,从部队复员。1986年,进入鲁迅文学院作家研究生班学习。1989年,完成小说《海那边》。1990年9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1991年,出版小说《少女小渔》。1996年,出版小说《倒淌河》《谁家有女初长成》。1998年,出版小说《雌性的草地》。2002年5月,正式成为好莱坞的专业编剧。2005年,出版小说《穗子物语》。2006年,出版小说《第九个寡妇》《一个女人的史诗》。2011年,出版小说《陆犯焉识》。2019年,出版小说《穗子的动物园》。
王珮瑜,著名京剧演员,余派老生。现为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第十五届人大代表,上海市第十二届青联副主席、上海市第十五届妇联执行委员会委员 。她师从王思及、朱秉谦、谭元寿、李锡祥、张学津等名师,演唱古朴隽永,扮相俊秀儒雅,唱念做表皆具大家风范,年少成名,现今是京剧界的中坚力量。曾获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最佳表演奖”榜首、中国戏剧梅花奖、白玉兰戏剧主角奖,并获上海市非遗传承人、2015中华十大文化人物、文化部优秀专家、2019中国非遗年度人物等称号。
项飙教授1972年生于浙江温州,现为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其主要著作《跨越边界的社区: 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为“中国社会学经典”之一。另一经典著作《全球“猎身”: 世界信息产业和印度技术劳工》 曾获2008年度美国人类学协会安东尼利兹奖。 在学术成就之外,项飙教授的著作还多受年轻人欢迎。在许多访谈和文章中,项飙教授提供了大众思考的工具,并绘出一幅人人都能看得懂的社会图景。在《十三邀》、澎湃新闻等关于内卷的专访中,项飙教授也发表了对于这一话题独到的见解。
Stuart Russell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教授,拥有Smith-Zadeh工程学讲座教授头衔,任Human-Compatible AI中心主任。他是牛津大学瓦德汉学院(Wadham College)荣誉院士。他于1982年以一等成绩在牛津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并于1986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的博士学位。之后他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计算机科学教授,智能系统中心主任。 Stuart Russell与Peter Norvig所著的《人工智能: 一种现代的方法》是经典的人工智能教材,已被全世界135个国家的1500多所大学用作教材。他的其他著作包括《在类比与归纳中使用知识》(The Use of Knowledge in Analogy abd Induction).以及与Eric Wefald合著的《做正确的事情: 有限理性的研究》(Do the Right Thing: Studies in Limited Rationality)。
亨利·詹金斯,文化研究学者,南加州大学教授。詹金斯毕业于乔治亚州立大学,获得政治学和新闻学学士学位,并在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获得了传播学博士学位。 亨利·詹金斯对于流行文化的研究涵盖了众多领域,包括歌舞剧与流行电影研究、漫画研究、电子游戏、游戏暴力研究、跨媒体研究、参与式文化、粉圈文化、新媒体素养、融合文化、可传播媒体以及比较媒介等等。他曾出版十余部关于媒介和流行文化各个方面的著作,包括影响力巨大的《文本盗猎者: 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在通俗文化中起舞: 通俗文化的政治与乐趣》、《从芭比娃娃到真人快打: 性别与电脑游戏》。
黄西(Joe Wong),脱口秀演员,主持人,生物化学博士。与大多数留美华人一样,黄西也曾经历过反复背诵的GRE词汇在生活中却难以施用的无奈。与大多数留美华人不同,他在获得生化研发专利后却毅然地踏上了单口喜剧表演之路。于是我们看到了在美国王牌节目《莱特曼秀》里一举成名的黄西,在美国白宫记者年会上风趣调侃拜登的黄西。他著有自传《黄瓜的黄,西瓜的西》,也拥有在央视收视冠军的节目《是真的吗?》。在遍地OG的年代,黄西却毋庸置疑地是单口喜剧行业里勇敢的实践者与领路人。
Developed by 123, Modified by George.